建筑領域作為高能耗行業之一,具有體量龐大、覆蓋面廣的特征,其綠色低碳轉型備受關注。
據預測,綠色建筑涉及的行業超過六十個,未來產業規模有可能達到數十萬億級別。
當前,氣候投融資如何賦能建筑領域碳減排,是業界討論的重點問題之一。
11月10日,在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花都分局主辦,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和廣東省金融科技協會承辦的“花都區建筑領域和制造業氣候投融資”相關論壇上,多位與會專家認為,綠色建筑領域市場機遇龐大。
多位綠色金融專家表示,發揮金融對綠色建筑碳減排的作用,需要針對建筑領域的不同市場主體提供差異化的投融資方案,并輔以數字化手段,推動金融賦能建筑領域減排,助推“雙碳”目標早日實現。
建筑領域碳減排市場龐大
城鄉建設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。
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,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加,其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比例均將進一步提高。
相關數據顯示,當前我國建筑運行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約30%,僅次于工業和交通。建筑領域碳減排對我國“雙碳”目標的實現有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目前綠色建筑領域的碳減排分為兩大類,一是存量建筑的低碳轉型,二是新建綠色建筑。由于這兩大類建筑覆蓋面廣,綠色建筑碳減排體量龐大,市場前景廣闊。
以廣州地中海酒店綜合體項目為例,該項目原是天河區排名第一的重點能耗單位,經過一系列智能化節能減排智慧改造,地中海酒店的能效大幅度提高,碳排放大幅度降低,一年降低碳排放約3500噸,并在2021年成為廣東省首家碳中和酒店。
粵財信托綠色金融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亦在論壇上表示,“單就建筑節能領域來說,從建筑設計、建造、使用的材料,包括落成使用后的能源消耗,整個生命周期均涉及到建筑節能。而綠色建筑涉及的行業超過六十個,未來產業規模有可能達到數十萬億級別。”
盡管綠色建筑領域市場前景廣闊,但是行業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市場參與主體復雜、標準體系不完備等問題。
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駱志剛表示,鑒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較大,且建筑領域涉及設計、開發商、運營商、代建方等,利益主體比較復雜,如何協調不同的利益主體,共同合力推動節能減排,是當前我們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和方向。
此外,目前我國建筑領域在碳排放數據量化、核算方法等標準體系仍未建立,行業碳排放核算體系建設方面還有待完善。
不過,近年來,綠色建筑碳排放的相關政策文件亦出臺,為行業發展指明了路徑和方向。
為控制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長,切實做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,2022年6月30日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了《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》(下稱“《實施方案》”)。根據《實施方案》提出的目標,2030 年前,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;力爭到 2060 年前,城鄉建設方式全面實現綠色低碳轉型,系統性變革全面實現。
《實施方案》的出臺為建筑領域碳排放明確了具體實施路徑,也提出了強化綠色金融支持,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自主原則下,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支持城鄉建設領域節能降碳等指導意見。
積極探索“能源+科技+金融+運營”跨界合作
綠色建筑領域覆蓋面廣,投資量大,投融資需求量逐年遞增。
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相關調研顯示,綠色建筑領域投融資與綠色建筑碳減排主體相對應,其需求主要集中在兩類。
一類是新建建筑的融資。新建建筑的資金需求集中在項目前期,由于這類建筑的建設周期長,產業鏈上中游小企業中長期融資的需求量大。
不過,當前,新建建筑的融資主體仍以房地產企業為主。由于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周期調整,如何確保房地產的融資資金用在節能建筑的環節,值得行業關注及思考。
另一類則是既有的建筑節能綠色轉型所需的資金投入。由于涉及的利益及主體復雜、單個的主體主動性弱等問題,既有的建筑節能的融資需求相對復雜。
為此,駱志剛認為,針對資金需求方的不同特點配套相應的融資方式,如綠色信貸、綠色保險、融資租賃、綠色債券等融資方式模式等,顯得尤為重要。
事實上,廣州作為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,近年來也在積極探索建筑領域碳減排有效實施路徑。
據有關專家介紹,目前,廣州已有不少企業開始探索“能源+科技+金融+運營”跨界融合服務,為綠色建筑提供綜合服務。
如部分節能服務企業為樓宇超低能耗、近零碳樓宇能源提供解決方案,其中包括能源資產投資運營、樓宇能源技術的解決方案、碳能力提升的整體體系的建設(包括碳資產管理、碳排放權交易、電力市場交易等)、為樓宇經濟、樓宇能源、城市中心區域、智慧綜合能源系統的融資搭建投融資對接平臺等,探索多元化服務。
此外,也有節能服務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,解決建筑項目在融資過程中,貸中管理、貸后管理碳排放實時化的跟蹤、減排量的可追溯等問題,為項目融資提供數字化的可評估手段。
作為本次論壇的承辦方之一,廣東省金融科技協會對記者表示,后續繼續聯動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、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等單位,為廣州探索創新氣候投融資路徑提供更多金融科技資源鏈接,賦能綠色廣州。
廣東省金融科技協會秘書長朱明春亦對記者表示,未來在綠色建筑領域投融資領域,隨著碳核算、評估體系標準的逐步完善,數字化等技術的廣泛應用,金融科技公司將在其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,從而為推動金融賦能建筑領域減排、助推“雙碳”目標貢獻金融科技力量。
上篇:
下篇:
全國聯盟:17000002262 監督投訴:18809312262
備案號:隴ICP備13000421號 版權所有:蘭州中豐建科工程技術中心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
甘肅總部: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站西路46號A1-27樓